2018年11月25日舉辦的2018“肇慶金秋”經貿洽談會可謂聲勢浩大,不僅簽約了一大批重點項目,還舉辦了一系列高端論壇,其中就包括了新能源汽車合作發展圓桌會議,以及“物聯網+智能制造”合作發展圓桌會議。
2018年11月25日舉辦的2018“肇慶金秋”經貿洽談會可謂聲勢浩大,不僅簽約了一大批重點項目,還舉辦了一系列高端論壇,其中就包括了新能源汽車合作發展圓桌會議,以及“物聯網+智能制造”合作發展圓桌會議。
▲ 西江日報記者 梁小明 攝
這當中最受市民關注的,自然非新能源汽車莫屬。近年來,肇慶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,產業鏈條不斷延伸,產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。
▲肇慶高新區廠房航拍。圖源 肇慶高新發布
在11月25日的圓桌會議上,聚集了知名學府的技術大咖,以及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的代表,他們圍繞技術、產業理念等焦點問題進行“論劍”,對肇慶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了極具針對性的建議。
5年內,汽車的理念將被顛覆
小鵬汽車自動駕駛部副總裁
周澤斌:
小鵬在智能車上已經取得了領先的成績,譬如自動泊車系統,可以覆蓋80%的場景。泊車是新手的普遍痛點,因此我們選擇率先從這個角度突破。小鵬堅持從用戶的角度出發,更貼近用戶一點,解決用戶真正的困難。
傳統的汽車一旦下線,功能便不能再更新,但智能汽車能通過不斷升級軟件,帶來不同的功能體驗。我認為,汽車行業處于大變革中,相信未來5年,智能汽車的概念將會深入人心,汽車的理念將被顛覆。
打造產業生態鏈,激發創新活力
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、博士生導師
顧乃華:
在創新驅動全球產業鏈再配置加速的新階段,肇慶需要樹立產業生態新理念,打造一個有機融合、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鏈、生態圈,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和提升產業價值鏈水平。
特色小鎮是承載產業生態的典型空間,在這一點上肇慶已占據了先機,目前已有一定的發展基礎了,肇慶應牢牢把握機遇,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新發展。
利用區位優勢,引進龍頭企業、高端人才
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能源與環境學部主任、教授、博士生導師
李寶華:
建議肇慶利用好在珠三角的區位、交通、資源優勢,引進和發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,其中引進小鵬汽車、中電汽車、鼎星汽車、遨優動力、鼎星新能源等龍頭企業就是很好的做法。
同時,搭建新能源汽車公共與創新服務平臺,以及搭建國家新能源電動車南方檢測與認證中心,創造條件引進新能源產業高端人才。
肇慶應提升整車整合能力
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院長
蘭鳳崇:
電動汽車的電池大幅增加了汽車重量,傳統汽車生產所用到的材料和工藝難以滿足要求,電動汽車應用材料、工藝和結構設計都需要作出不同程度的改變,才能在滿足汽車安全要求的前提下,實現電動汽車輕量化。
目前很多電動汽車采用了鋁化材料,今后電動汽車采用多材料結構將是大趨勢。肇慶將新能源汽車作為主導產業,除了關心電池、電機、電控這些核心部分外,還應當提升整車整合能力。
肇慶要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打好人才攻堅戰
肇慶遨優動力總經理
陳光森:
目前肇慶初步形成了覆蓋整車和電池、電機、電控、傳感器等配件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,千億產業集群初具規模。
人才是第一資源,電動汽車科技含量高,產品復雜,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,而肇慶的專業人才缺口比較大。肇慶市委、市政府近年推出了一大批人才優惠政策,應加大推廣力度,并進一步降低優惠門檻,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打好人才攻堅戰。
當然了,在推動產業強市的道路上,新能源汽車并不是肇慶唯一的“倚仗”。如何進一步促進先進裝備制造、智能制造等產業加快發展,同樣是肇慶面臨的一大課題。對此,相關領域專家又有哪些建議呢?
▲ 西江日報記者 梁小明 攝
深圳市物聯網智能技術應用協會創始會長
戴梅:
物聯網的核心是雙龍驅動,一個是核心關鍵技術,一個是物聯網的應用。肇慶在核心關鍵技術方面有一個非常好的優勢,地處粵港澳大灣區,毗鄰深圳和廣州,其核心關鍵技術可以和這兩個城市形成互動,互相借力。
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、清華深研院器件與集成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
張盛:
做好粵港澳大灣區制造業的承接是肇慶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。實體經濟怎么能夠在信息化時代生存或繼續為國民經濟作貢獻,制造業需要一個保護自己的信息“圍墻”,肇慶要圍繞制造業建設一些好的技術產業載體。
相信在各位專家學者、企業家及投資商的把脈建言下,肇慶一定能夠實現“產業強市”,成為灣區時代最耀眼的明星之一!
部分資料來源 西江日報
記者 莫莎 葉詠欣
標簽:汽車新聞,肇慶,肇慶金秋,汽車理念,新能源汽車,肇慶金秋經貿洽談會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陽光網立場。
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、名譽權等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