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近鄉情更怯”的背后既有城鄉生活習慣的差異、話語體系的差異、文化習俗的差異,更有交流……
“近鄉情更怯”的背后既有城鄉生活習慣的差異、話語體系的差異、文化習俗的差異,更有交流方式不夠科學的問題——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客觀存在,文化上的差異也由來已久,但長輩對后輩的愛和期許始終如一,年輕人對故鄉和親人的眷戀也根深蒂固,雙方在感情和出發點上并不對立,只是交流方式出了問題,并由此加劇了文化的割裂,制造了焦慮的情緒。時代在變化,長輩們需要不斷更新觀念,體諒年輕人的不易。既關注孩子們飛得高不高,更需關心他們飛得累不累。相對地,年輕人回到農村,可能有這樣那樣的不適應,不妨借此機會深入鄉村,讀懂鄉情,看到精準扶貧帶來的鄉村變化,看到中國鄉村正在發生的積極變化,認真思考自身是否能夠為家鄉建設出一分力?
標簽:文化資訊,焦慮
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,不代表陽光網立場。
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、名譽權等,請盡快與本網聯系